脚气在医学上称为足癣,是由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,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鞋子、大量运动后脚部出汗未及时清洁等,为真菌滋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。
水疱型:常发生在足缘、足底,表现为成群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,疱液清澈,壁厚而发亮,不易破溃,数天后可吸收脱皮,瘙痒剧烈。
糜烂型:好发于趾间,尤其是第3、4趾间和第4、5趾间,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,表面松软易剥脱,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,有明显瘙痒,继发细菌感染时可有臭味。
鳞屑角化型:主要表现为足跖、足缘皮肤粗糙、增厚、脱屑,鳞屑呈片状或小点状,反复脱落,冬季易发生皲裂,甚至出血,伴有疼痛。
直接接触传播:与患有脚气的人共用拖鞋、脚盆、毛巾等个人物品,或者直接接触到患者的脚部皮肤,都可能被感染。
间接接触传播:在公共浴室、游泳池、健身房等公共场所,由于地面、拖鞋等物品可能被真菌污染,健康人接触后也容易感染脚气。
脚气不仅会引起脚部皮肤的不适和瘙痒,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,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,引发细菌感染,出现丹毒、蜂窝织炎等并发症。此外,脚气具有传染性,可能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,还可能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,引起手癣、股癣等。
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干燥,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,积极预防脚气的发生。一旦出现脚气症状,应及时就医治疗,防止病情加重和传播。
保持足部清洁: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洗脚,尤其是脚趾之间,要彻底清洗,洗完后用干净毛巾擦干,确保脚部干燥,不给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。
选择合适鞋袜:尽量穿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子,有助于吸汗,保持脚部干爽。鞋子要选择宽松、透气的款式,避免穿不透气的胶鞋、塑料鞋等。此外,要勤换鞋袜,换下的鞋袜应及时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,利用紫外线杀灭真菌。
避免交叉感染:不与他人共用拖鞋、脚盆、擦脚巾等个人物品,在公共浴室、游泳池等场所,尽量穿自己的拖鞋,避免直接接触地面。
增强自身免疫力:保持均衡的饮食,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,多进行体育锻炼,保证充足的睡眠,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,降低被真菌感染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