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红斑(Skin erythema)是十分的常见的症状,是指血管扩张引起的皮肤颜色改变,压之褪色,不高出皮面。临床症状主要是皮损颜色可呈粉红、深红、紫红色等。
猩红热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风湿性边缘性红斑、丹毒、、婴儿环状红斑、环状肉芽肿、结节病、离心性环状红斑、体癣、二期梅毒、多形红斑、手癣、足癣、甲癣结节性多动脉炎、花粉过敏症、化妆品皮肤病、神经性皮炎等。
典型症状为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、不同颜色、不同形状的皮疹,部分伴随有瘙痒、脱屑等症状,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关节痛、恶心等症状。
观察皮肤颜色、湿度、弹性,有无皮疹,皮疹的形状、分布的位置、颜色、平坦或隆起、有无瘙痒或脱屑等,了解有无皮下出血、水肿、结节,有无瘢痕,毛发颜色及数量有无改变等。
儿童多于,有风湿热表现,皮疹多位于躯干,特别是腹部与腋部,也见于手背,无症状。皮损呈环形或弧形,淡红色或暗红色红斑,可在短时间内消退,但反复发生。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辅助诊断。
主要发生在1~10岁的儿童,突然起病,有高热、咽痛,婴儿可有惊厥。皮疹由针头大小的点状斑疹组成,排列密集,融合成片,猩红色,加压时皮肤呈黄白色,并有特征性的杨梅舌。咽拭子细菌培养可以辅助诊断。
多发于青年女性,特异性皮损有蝶形红斑、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、盘状红斑。非特异性皮损有光过敏、脱发、口腔溃疡、皮肤血管炎(紫癜)、色素改变(沉着或脱失)、网状青斑、雷诺现象、样皮疹等。有多器官、系统受累表现。
手癣、足癣、甲癣主要是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等引起,在腰腹部、臂、躯干等部较为多见,常伴痒感;由须癣毛癣菌所致的体癣好侵犯面颊部及下腿部,常呈环状或不规则形,一般炎症较显著,由于搔抓可产生脓疱或深位的损害,且局部可发生环状隆起的硬结。真菌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。
皮肤爪形红斑,或网状青斑或扪及压痛结节,伴关节痛,肌痛,乏力,体重减轻。男性可出现痛及压痛。或伴有高血压、血尿蛋白尿;或不明原因的腹痛,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便血等。
主要表现为接触花粉后,接触部位出现皮损,多发生于头部、面部等暴露部位。起初是皮肤红斑肿胀,严重者出现丘疹、水疱。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线。自觉症状多为瘙痒和烧灼感,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发热、头痛、恶心等全身症状。
所谓化妆品皮肤病,是指应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病及皮肤附属器病变,主要有皮肤红斑、丘疹、脱屑、黏膜干燥、色素沉着、瘙痒或刺痛等症状。最常见的化妆品皮肤病是由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。此外,不洁或被污染的化妆品也可引起皮肤感染。
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,其特点是颈、肘、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、丘疹,融合成片,表面粗糙,纹理加深,对称分布,剧烈瘙痒。此病以成年人多见。
隔离患者6日以上,直至咽试子培养3次阴性,且无并发症时,可解除隔离。对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。
急性期应卧床休息。吃稀软、清淡食物,多喝水。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卫生,预防继发感染,年长儿可用生理盐水漱口。
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,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、减少并发症,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。
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,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。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,应积极补充血容量,纠正酸中毒。对并发的中耳炎、鼻窦炎、肾炎、心肌炎等并发症,给予积极治疗。
包括心理及精神支持、避免日晒或紫外线照射、预防和治疗感染或其他合并症及依据病情选用适当的锻炼方式。
各类体癣的治疗,原则上以外用药物为主,如复方水杨酸酊剂、复方苯甲酸软膏、复方间苯二酚涂剂、联苯苄唑、酮康唑、特比萘芬等。对全身犯发性体癣尤其是红色毛癣菌所致者的治疗,除外用药外,可以适当内服短程灰,必要时也可短程口服伊曲康唑、特比萘芬、氟康唑、特比萘芬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