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炎指的是皮肤出现的各种炎症的总称,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。皮炎是皮肤的炎症反应,可能是由于过敏、感染或其他刺激引起。症状可以包括皮肤红肿、瘙痒、烧灼感、疼痛和破溃等。
湿疹的原因不是湿,而是皮肤干燥、屏障功能损伤,导致外界刺激物进入皮肤内,产生皮肤炎症、过敏导致的。
婴幼儿湿疹多在出生后40天以后出现,刚开始的时候发生在头皮、面部、耳廓,尿布区一般不受累(因为这个区域摩擦少,湿度大,皮肤水分散失少,皮肤屏障功能好)。随着孩子能爬行,总是摩擦四肢的伸侧,所以在四肢的伸侧出现湿疹
俗称“风疹块”、“风疙瘩”,是由于皮肤、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。
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,急性还可伴有发热、呕吐、腹泻、胸闷等全身症状;6周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则为慢性;
多会非常痒,尤其在夜间。如果只出现一个,可能1天左右时间就消退了,但如果反应较大,持续超过6周就被认为是慢性了,治疗时间也较长。
b、抗组胺药物,如西替利嗪:如果第一天消失了,明天又起了,需要到医院。医生会开些过敏药,比如西替利嗪,根据孩子情况确定服用剂量和时间。
温馨提示:建议在开始服抗过敏药期间,密切观察自身症状,如果发现服药无效或药效下降,应及时就诊。
警惕!有种疾病常和一起出现,那就是血管性水肿,如下图所示。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们肿了起来,那就别耽搁了,赶紧去医院。因为除了皮肤肿胀之外,喉咙也可能肿,这会导致呼吸困难,危及生命。
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是一种发疹性疾病 ,具有非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,传染性较强,能引起小范围流行,为我国法定传染病丙类。
以发热、皮疹及耳后、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,25%~50%的风疹感染为亚临床型,潜伏期12—23 天 。风疹感染常伴有一过性多关节疼痛或多关节炎,以女性多见。
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,不需要特殊治疗,主要为对症治疗。症状较显著者,应卧床休息,流质(清米汤、肉汤等)或半流质(粥、面条、蒸鸡蛋等)饮食。对伴有高热、头痛、咳嗽、结膜炎的患者应予以对症处理。
高热、嗜睡、昏迷、惊厥者,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。出血倾向严重者,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,必要时输新鲜全血。
麻疹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播的病毒感染疾病,多发生于 8 月以上婴儿及 7 岁以下儿童。其特征是高热、咳嗽、流涕、眼红、口腔破溃及身体上出现寻麻疹样红斑。麻疹疫苗可以预防感染。
a、在孩子发热 3~4 天后皮疹会长出,最初长在宝宝的耳后、发际周围,之后蔓延到脸上、四肢和全身。
一般情况下,孩子不需要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。如果发现宝宝高热不退、烦躁、出现抽搐或其他症状,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。
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,不能代替任何本公众号。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。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,请给我们留言。
[4]丁香医生《幼儿急疹、麻疹、川崎病、水痘、风疹……看图识别不同皮疹,附治疗和护理方法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